找到相关内容307篇,用时5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《瑜伽师地论》简介

    地。静虑中间即在初静虑和第二静虑间的中间定,只有伺而无寻,是为无寻唯伺地。第二静虑以上七地的根本定及近分定,都无寻伺,是为无寻无伺地。这三地都用界、相、、不如、杂染等起五门加以说明,并...〉和〈地〉。(6)《决定藏论》,三卷,真谛于梁代(一陈·永定元年到太建元年间,即557~569)译出,相当于本论第五十一至五十四卷〈摄决择分五识身相应地地〉。以上皆本论的部份异译。本论另有西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42247169.html
  • 金刚经与中国佛教

    相信、理解经文中所宣示的思想  方向,并地行为,则立刻可以或多或少步入该经义  海之中,成为依循《金刚经》的实践者(六祖慧能一闻便  悟,其后无师自修,仍能澈悟)。“受持读诵”之可视为修  ...以来的  中国佛教界,除了知识阶层对该经文义喜研索之外,绝大  部份人的修持法,还是依经讽诵而已。其中,有个人的日常  讽诵;也有法会的仪式化讽诵(《金刚科仪》或《金刚忏  》)。但是,最为普及、...

    蓝吉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54847384.html
  • 《阿含经》的成佛之道

    死集,观老死灭,观能趣证老死灭行;为依止故,久已积集大资粮故,以俱生慧便能觉悟一切法性。  (6)广大善修正见现前:发起宿住念智,忆念先世从诸如来所,于漏尽道积习闻思,发起世间正见令现在前,依...,不再生到欲界世间,他如实知道四圣谛)  四、「若一切漏尽、无漏、心解脱,慧解脱,见法自知作证:我生已尽,梵行已立,所,自知不受后有,彼一切悉知四圣谛。」(漏是烦恼。一个人如果听闻佛陀的教导,灭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3147815.html
  • 汉译《阿含经》之密护根门义

    取、盗取、夺取……等而犯戒。果对境界能,正观一切都是无常、苦、无我、非我、非我所,即不会顺着乐受、追逐乐受而去贪着、爱恋境界的种种,以致于犯戒。而遇到不满意、不快乐、不可爱的人、事或物时,...、关起耳朵,就可断惑吗?本文拟从《阿含经》上所述一整理,讨论此一议题。 二、何谓密护根门 (一)明根门 根是生长义,树依根而发枝叶,因六根能发识,所以称根。(注2)六根──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,...

    释心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0347896.html
  • 三性与二谛

    就应当同心协力,以感恩希有难逢之心去听闻佛法,以精进勇猛的精神去实践修行,以的思维去观察宇宙缘起法的不实,以法随法行的信心去悟人佛法,从而抛却实我实法的执著,断二障,证二空,成菩提,证涅盘,得...   “三空所显圆满成就的真实性。”   这些都是圆成实相。  这三性的道理正中经幻化喻一样。善幻师集草木叶,瓦砾、沙石等,现种种牛身马身等。此牛身马身都是由诸草叶等缘配合而成,比喻依他起性。...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24849717.html
  • 谈谈唯识学的优异特点

    学法必须广究内明、声明、因明、医方明、工巧明之五种学问。同时对于内明亦力主解行相应,学修一致,而教人多闻熏习,,勤修加行的由浅入深,循序渐进。在修大士行的功夫上,始终坚持生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;...、打腹稿;又在百忙中嘱人执笔抄录,写就〈谈谈唯识学的优异特点〉一文,以飨读者。此文之是从其教、、行、果四方面加以阐述,虽未曲尽其妙,然亦足以令读者窥其要旨,识其卓越,加深其对唯识教理的理解,而指导...

    唐仲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75750414.html
  • 禅宗的内涵及其实践

    要依止、亲近善知识,第二要听闻正法,第三要,第四要法随法行。   我们要学习禅宗,非常有必要找一个比较可靠的善知识。欲知出上路,须向过来人。只有跟过来人去学才是有把握的。善知识除应该是有修证外...情怀不一样,境界不一样,思想观念不一样,行为语言就不一样。 2 、禅是自然的,自如的 ……   我认为中国人之所以能够接受禅宗,跟传统的老庄哲学有关系。如果中国人没有这样一个文化背景条件,...

    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4451604.html
  • 佛学研究断想

    大导师释迦牟尼佛,就是圆成真理与自由的人。我们只应按照圣者佛陀的证量法语,,法随法行。历史上一切佛教贤圣,都是佛语的诠解者,他们的意见值得参考,但是在实证上我们一定要以佛为依,以法为依,不可以...印度佛教中,由于各派的方法论不同,因而就形成了几种不同形式的缘起论,受用缘起论、业感缘起论、八不缘起论、阿赖耶识缘起论等。这些缘起论都是把缘起性空之作为真如,并且认为真如永恒不变,真如是非事。故此...

    胡晓光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1955073.html
  • 《金刚经》与中国佛教

    认识诸法时所应采取的如实态度。所以,受持读诵者能相信、理解经文中所宣示的思想方向,并地行为,则立刻可以或多或少步入该经义海之中,成为依循《金刚经》的实践者(六祖慧能一闻便悟,其后无师自修,仍...依昭明太子之‘三十二分’科判,将《金刚经》分段诠解。诠解的方式是先录经文,再白文诠释(文中有‘白’字,以区别宗镜之白文与经文),并设问答。所问文句之语气颇似禅师口吻(:‘如何是最上一句?’),所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450457590.html
  • 中国近代三系唯识学的比较

    熏习,,以引生其他日之无漏,由圣言浑涵中推阐以极其致。[22]”由此,欧阳得一惊人判断:一切佛法研究,皆是结论后之研究,非研究而得结论。[23]  这种“结论后之研究”的说法,乍看似与近代学术...;几乎一切文化名流,无不评判。时而激进,时而保守。在近代中国,太虚这样渊博的人,可说是绝无仅有。但他的所有文字又始终贯彻着一个佛法救世的主题,契佛法之,契时代之机。  另外需注意的一点,是太虚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0658249.html